IT證照:學習能力的證明

《邁向IT證照之路(上)》IT證照:學習能力的證明

文/
張瑞隆 (記者) 2005-09-2

證照對資訊從業人員而言,是長期的自我學習與投資。由於資訊人在此職場中既要面對技術與產品快速地更迭,又要因應企業資訊架構日益複雜,因此必須持續地學習新知,甚至朝向管理層面

資訊證照已有15年以上的歷史,發展到現今已超過176張,並且從廠商本身的技術專家推廣到非資訊科系的初學者。對於從事資訊工作的人來說,證照是張入行 的門票,但對於資訊科班的人,卻是實力的證書。雖然企業經營者對證照的觀點不一,但可確定的是,專業資訊證照乃是每個資訊工作者的長期投資,也是避免被資 訊浪潮淹沒的學習捷徑。


證照起源於專業能力的證明
 

資訊領域的認證制度,可追溯到距今約15年前,由美國資訊廠商Novell所推出的CNE(Certified Novell Engineer)認證。當時,隨著Novell的網路作業系統NetWare廣受企業使用,Novell為了因應此產品的市場銷售與客戶服務,並同時確 保專業的品質,因而推出此制度。認證制度主要對象是內部的員工,目的在於藉由教育訓練的過程,培養一批專業的人才,因此CNE證照其實是訓練課程結束後的 成果驗收測驗,合格者頒發證明而已。

Novell極注重員工的教育訓練制度,因此在教材的編纂以及課程安排等,都積極改進,使得認證制度所培養的專業人才受到業界的肯定。隨著產品的成功,促 使市場對Novell產品的維運人才需求量大增,Novell將此制度延伸至經銷商與合作夥伴,培養出更多的產品銷售專家,這些專家回到市場後,又帶動產 品銷售,並確保服務品質,NetWare因此盛及一時。 


證照的意義:個人長期的自我投資
 

證照只是學習的開始,而不是最後的成果。資訊應用技術更新週期越來越短,資訊技術專精人員卻越來越多。在臺灣廣設大學的結果,卻也使得資訊人才泛濫,但對 每一個資訊人而言,要如何鶴立雞群,掙得一片天?當所有人都在相似的訓練管道,學習著相近的技術與設備操作,IT人又如何在這些應用技術裡異中求同,同中 求異?

此外,廠商推動大量的證照,已轉變為市場策略,而不再忠於原始目的,以及當熟記題庫方式也可以取得證照時,IT人如何選擇走出自己的道路?

優秀的資訊人並非在於專精的技術,固守單一領域,而是培養除錯(troubleshooting)的能力,規畫長期的自我學習,累積跨領域的證明,甚至由技術朝向管理,轉為炙手可熱的明日之星。 


證照結合學歷:絕對優勢
 

證照不會因為熱門而取代學校教育,學校教育也不會因為培育精英而取代證照,兩者相輔相成。

在資訊領域,大學的教育所傳授的是底層的基礎理論,研究所以上的教育雖然專精且深入,但還是以學術研究為主,與業界的技術應用有相當的落差,但學校不因此 就必須教授業界最新產品的操作,教育訓練中心也不須因此教授底層的基本理論。理論需要長期的傳授,目的在於博大精深,而操作技術講求短期傳授,目的在於現 學現賣。

重要的是,連結理論與實務,是培養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建議有意進入資訊領域工作的資訊人,在生涯規畫時,從紮實的底層理論,逐漸到技術操作,再進入企業架構規畫,以漸進的學習地圖,才是最佳的學習方法。

應用技術推陳出新的速率極快,但底層的基礎理論是不會改變的,至少不是驟變。過於著重應用技術,這樣的投資效益不高,對資訊人來說,也只是雪上加霜。原本的工作時間長且壓力大,花費在短期就會更新的技術操作與應用,縱使取得技術證照,意義也不大。 


證照結合經驗:能力兼具實力
 

資訊證照應是生涯規畫的一部分,不因資訊人員在職場歷練多年,就不需要證照,但也不因擁有證照而不需要回到實務歷練,從此而高枕無憂。職場會為資訊人員帶 來許多經驗,但這些經驗法則也僅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相對地,證照雖然告訴你應該如何解決問題,但這些問題不一定會發生在企業真實的資訊環境中,在 現實所遭遇的問題也常是課堂上沒提到的。

正確的想法是,工作經驗配合證照。證照除了驗證工作成果外,也用來指引新方向。通常,在資訊領域常待在同一領域中,雖然很容易因為工作歷練,而成為專家,但面對不斷翻新的資訊技術,卻顯得力不從心,或處理跨領域的問題就顯得不堪一擊。 


證照這條路:進修的捷徑
 

證照制度的目的是推廣學校教育沒有教授的技能。雖然資訊人員進修有許多管道,例如大學推廣教育中心、資訊書籍、技術社群等,但原廠授權的培訓中心,仍是無法取代的學習捷徑。

以大學推廣教育中心而言,因為分布在許多地區,所以有著學習地點近,而且價格便宜的優點。其缺點是因為是普及教育的一環,著重基礎的電腦操作,以及成本的考量,無法獲取高階的產品技術。

此外,資訊書籍雖然廣泛,且來源充沛,只是學習起來,曠日費時。不過,優點是成本低。其實,資訊書籍適合當成工具書,而不是入門的第一步,即使配合實機操作,多數時間還是浪費在摸索,而不是熟悉技術細節。如此一來,縱使精通了,可能應用技術已改版,緩不濟急而已。

至於技術社群,它與資訊書籍這樣的管道很相近,但書籍的主要對象是普羅大眾,可是技術社群卻針對進階的技術人員,特別是原廠支持的技術社群更是如此。也因 此,社群中的技術文件,適合給進階的技術人員參考用,雖然描述詳盡,但內容與份量都過於繁重,不適合用於學習,反而是用於指引系統維運與除錯的方向。

雖然進修管道眾多,證照也只是其中一個選擇,可是經由授權的教育訓練中心,因為有原廠的教材、設備、師資、課程規畫等,能夠取得立竿見影的成效,不過,這 並不代表必須摒棄其它學習管道。證照正印證所謂的「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道理,課後的學習更有相得益彰的成果,例如以資訊工具書的輔佐,或在技術社 群取得協助等。最理想的方式是藉由教育訓練中心的學習夥伴,組成課後的讀書會,組織學習外加腦力激盪,而且同儕來自各工作崗位與領域,經驗分享有事倍功半 的效果,並延長學習的熱情。 


企業經營者對證照的看法:入行的敲門磚
 

企業經營者對證照的態度並不明確,大多視為入行工作的敲門磚,而非長期飯票。證照雖然也反應出產品
的暢銷程度,所以取得證照有助於應徵工作時,不必過度擔憂找不到使用相關設備的企業,但也不是職場票房保證。

我們在訪談過程中,發現企業主管對證照的看法,集中反應在徵才的條件上,有證照的人確實容易獲得工作,以及較佳的薪資。一旦進入職場後,即使進修考取證 照,企業主的實質補助意願反而不高,主要是因為證照對企業的絕對效益並不明確。企業主管主觀想法中,反而認定工作業務的磨練,便足以磨練基本技能,不必然 非得採用原廠教育課程。況且,接受專業訓練期間,主管擔心員工暫停相關業務,也就等於沒有生產力,短期間難以接受。但基於鼓勵的積極意義,員工考取證照 後,通常只是反應在績效考核中,而不是實質的薪資上。不過,對IT人來說,還是不要因噎廢食,通常投資證照的價值反應在長期的效益。

在中大型企業中,制度的配套措施還是決定的關鍵。取得證照後,雖然可以讓資訊人員將事情處理得更好,但企業主管將它視為員工份內之事,以致於實質的回饋不 高。證照對個人來說,確實可以減少出錯的機會,或縮短問題的處理時間,卻不代表問題永不會發生,也因此,證照難以取得企業經營者的認同。不過,證照還是讓 資訊人員不被市場淘汰,因為資訊技術更動的太快了。 


證照最大的受益者是IT人自身
 

雖然證照面對許多質疑,除了少數經由實機操作測驗的嚴格檢定以外,也因此難以獲取企業主管全面認同,不過,保持認真學習的心態,有計畫地持續追求資訊新知,不盲目追逐證照,則其最大獲益者還是在自己,累積足夠的技術後,仍是企業渴求的人才。文⊙張瑞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kon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