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開始,教育部二樓辦公室多了一張熟悉的面孔,神采奕奕地與同仁討論公務,並不時奔走各處開會協商,忙碌得幾乎沒有空閒的時間,這位拚勁十足的官員就是新上任的常務次長林聰明(如圖)。

林 聰明曾於台塑企業服務,二十年前即獲毛高文部長延攬出任教育部技職司長,對教育行政體系並不陌生;後來升任勞委會職訓局局長,再獲聘為國立雲林科大校長, 八年任內一手拉抬雲科大成為技職指標大學,並參與技專校院入學改革、技職評鑑等各種教育政策的制訂與推動,勇於任事的性格深獲學界好評。如今他又回到熟悉 的教育部,集產、官、學界經歷於一身,外界莫不對他能否一新技職體系氣象寄予深切期望。

林聰明接任常次月餘,《評鑑》雙月刊即搶先專訪他的施政抱負及理念,尤其對於其心之所繫的技職教育,林聰明 更是侃侃而談自己所研擬的加強與業界結合改革方案,並呼籲各技職校院在看到本刊報導後趕快動起來。針對眾所關切的大學評鑑議題,他則親自手繪依「功能」及 「類型」進行分類評鑑的大學分類表草圖,歡迎各界批評指教。

以下是訪談紀要:

記者問(以下簡稱問):您從技職體系來,最瞭解技職體系的問題,請問技職體系最需要改革與強化的地方在哪裡?

與實務脫節 技職體系最大問題

林次長答(以下簡稱答):今天技職教育最為人詬病之處,就是與企業界脫節,導致技職體系缺乏特色。假如技職體系無法 凸顯特色,那何需將大學分成高教、技職兩類?全部併入高教司管轄就好了。我到教育部,就是希望能協助部長將技職教育的特色凸顯出來,加強與業界結合;我已 經提出全面改造計畫,目前正由技職司草擬專案,很快就會端出來實施,包括要求技職校院專業教師走出校園,前往企業界參訪實習或服務;學生也應在畢業前去業 界實習一個暑假、一學期或一年,以對企業界有所瞭解。
 
技職校院大學生全面實習將納入評鑑項目

問:技職校院全部的學生不論就讀哪一科系,在學期間都要去外面實習嗎?這可是一件大工程。

答:沒錯,目前技職校院在校生約67萬人,希望未來至少大學部所有學生四年內都能由學校安排去業界實習至少一個暑假。剛開始會用鼓勵誘導的方式逐步漸進推動,預計兩年後將學校執行情形列入正式評鑑或獎補助依據。

希望所有技職校院在看到《評鑑》雙月刊的報導後,一定要開始重視這個課題。雖然以目前的時機,企業不一定能提供足額實習機會,但我會與相關部會協調,以政府力量鼓勵企業提供實習名額,並且協助輔導實習生,帶動技職教育與實務結合的風潮,凸顯技職特色。

跨部會修法 力促證照法制化

另外,我也將透過跨部會協調,將證照法制化。現在證照只能當成升學 加分的依據,與企業界脫節,法令也只限制衛安方面的行業必須擁有技術證照才能執業;我們會與勞委會協調修法,未來全面的職業類科都走向證照法制化,必須領 有證照才能執業。例如有水電證照才能擔任水電工,有西服製作相關證照才能為人作西裝。如此才能讓從業勞工有榮譽感,得到社會肯定的地位。

我們已經召開內部會議,準備進行跨部會協調,若教育部的力量推不動,也一定會設法透過行政院來推動,讓技職體系加緊與企業結合,增加學生的實務能力與產業競爭力。法制化需要時間,但這項改革如果能做成功,影響相當大,希望引導整個技職體系脫胎換骨。

產學合作與就業
技職體系及一般大學都應注重

問:技職校院要加強與業界結合,一般大學現在也強調產學合作,未來是否會與技職體系界線愈來愈模糊?

答:大學的發展本來就已多元化,一些非以學術研究為導向的實用型大 學,確實可以轉往技職化發展。但無論何種型態的大學,都應當重視畢業生的就業,不要讓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在產學合作上,一般大學可朝高科技研發,技職 校院則可針對中小企業進行技術改進與創新、產品包裝、管理改善等課題,兩者間還是可有所區隔。

大學應分類評鑑
不同類別有不同評鑑標準

問:有關大學分類方式,因教育部規劃第一輪系所評鑑結束後將實施校務評鑑,您認為屆時應採分類評鑑方式辦理嗎?

答:我對大學分類的看法與 別人不一定一樣。過去行政院高等教育宏觀規劃委員會將大學分成研究型、教學型、專業型與社區型四類,是把功能導向與類別導向混在一起;我自己重新畫了一個 分類矩陣表將二者分開,功能導向分為「研究型」、「研究教學並重型」與「教學型」,類別導向分為「綜合型」、「專業型」與「社區型」,而專業型之下又有技 職、教育、醫護、藝術、體育、海洋等不同類別,以此形成的矩陣分類表就會產生功能加類別的多種大學分類。例如臺大屬於研究綜合型,陽明可能是研究專業醫護 型,雲科大可能定位為研究教學並重的專業技職型大學,二專應該就是社區教學型。

表一 教育部常務次長林聰明提出的大學分類表草圖

未來評鑑中心可以先概略制 訂各功能導向與類別導向的參考定義,然後交由各校自我定位與歸類,再由評鑑中心根據學校自選的分類加以評鑑。我認為不同分類應該擬定不同的評鑑標準,例如 技職型的評估標準應更重視專利,教學型則應注重教學方法與教材的研發。但同一縱向或橫向類別仍應有一定比例的共同要求與標準;例如同樣屬於技職校院,應有 70%的標準一樣,但有30%的指標,教學型、研究型與研究教學並重型三者就會有所不同。而教學型大學的評估標準也應大部分相同,僅留少數標準去區別綜合 型、專業型與社區型的差異。

這樣做的好處是,受評學校 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何在,校務發展不會有所偏差,評鑑委員也很清楚自己該用何種標準去評鑑大學。當然,評鑑委員也須根據類別來挑選,不同分類的學校之間,評 鑑結果也不能相互比較。這個分類表可以再修改,但我從學校來,知道這樣的分類架構比較可行,不會流於空泛。我會與評鑑中心分享個人看法,也歡迎各界批評指 教。

技職評鑑未來逐步走向認可制

問:對於未來評鑑中心的定位,以及一般大學、技職體系的評鑑方式,您的看法為何?

答:大學評鑑未來應逐步轉 型為類似美國的認可制度,評鑑中心拉高層次,成為政府補助、評鑑國內所有評鑑團體的評鑑中心,具有半官方授權,大學則由被評鑑中心評鑑通過的各專業評鑑團 體負責評鑑,而且必須繳納費用給執行評鑑的團體。這是中長程目標,需要時間漸進辦理,在此之前還是先由評鑑中心擔負起評鑑大學的責任。而目前一般大學系所 評鑑採認可制,技職校院評鑑則採等第制,二者制度不同,沒有誰對誰錯,全然是因為技職校院必須以分等結合獎補助機制,但未來仍應逐步漸進走向認可制比較 好。

 本文PDF檔案下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konson 的頭像
    jakonson

    阿瑋師的分享

    jakon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